第八章 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

服务平台

主要职能

互动平台

一、2007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发展回顾

一、2007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发展回顾

  1. 2011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2. 2010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3. 2009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4. 2008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5. 2007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发展回顾

   (一)基本情况
    2007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显著,总产值378.41亿元,占上海市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总产值的1.7%,同2006年相比增长了8.6%(见图8-1)。至2007年末,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企业406户,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8.67万人;资产总计4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9%。2007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投资10.9亿元,同2006年14.9亿元的投资量相比,下降27.0%;生物医药制造及医疗器械业的投资量占六大支柱产业投资量的1.3%,同2006年的2.1%相比下降0.8个百分点。

    1、收入增长,效益提高
    2007年,生物医药制造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产品,经受了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严峻形势的考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利润总额34.42亿元,增长50.4%;上缴税金19.72亿元,增长13.1%(见图8-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8.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上缴税金4.3元,提高7%。

    2、“三资”企业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罗氏、强生、施贵宝、西门子等世界著名制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先后在上海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三资”企业已成为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至2007年末,共有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7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53%,拉动该行业增长6.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20.72亿元。
    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00户,占生物医药制造业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完成工业总产值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比重为11.2%;其中有8户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比上年增加1户。其他经济类型中,股份制经济(不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重也较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8.84亿元,占23.5%。国有经济仍然占有一定比重,完成工业总产值28.11亿元,占7.4%(见图8-3)。

    3、产业体系完善,发展速度差异大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体系较完善,涉及化学原药、制剂、中药、生物生化制品、制药专业设备、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营养保健品等一系列行业,但各行业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均衡不一,差异较大。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是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主打行业。2007年,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6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34.6%,比上年增长14.6%。医疗器械及制药专业设备制造业是第二大行业,增长也较快,主营业务收入70.46亿元,占17.9%,增长19.8%。再次是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45.03亿元,增长13.2%(见表9-1)。
    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赢利能力最强,是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中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2007年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15.8%,且资产负债率较低,仅为31.6%。医疗器械及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次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11.9%,资产负债率为39.4%。再次是营养保健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5%,资产负债率为37.6%。

    生物医药制造业全年共生产中成药1.32万吨,比上年增长31.1%;化学原料药1.65万吨,比上年增长20.8%。上海医药(集团)的药品在三级、二级甲等医院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抗感染领域用药和心血管用药。2007年该集团首次有产品进入中国医院用药前50名: 丹参酮IIA磺酸钠(排名18), 头孢替安(排名35)。
    4、出口增长,出口率提高
    虽然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营销能力和完善国际认证,产品出口仍较上年有一定增长。2007年,全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销售产值的21.2%,出口率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虽然总量不大,但出口率(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最高,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0.76亿元,出口率52.5%。在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资企业的带动下,医疗器械及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形势良好,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出口率42.6%。化学原料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出口率,完成出口交货值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4%,占出口率38.2%。
    5、科研经费投入增加,但创新能力不强
    2007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4.8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9.8%,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科技经费投入14.09亿元;其中R&D投入8.47亿元。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1%,高于全市工业1.3个百分点,在六大支柱产业中,R&D投入比重最高。
    上海市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疗效独特、自主创新的拳头产品,逐步优化了生物医药产品结构,形成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如生物制品所的水痘疫苗、海尼药业的氨氯地平、现代制药的阿齐霉素、和黄制药的麝香保心丸、迪赛诺的齐多夫定、微创的心血管药物支架等。这些产品年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体外诊断试剂,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射用重组人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这些企业的产品获得“上海市200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品牌”荣誉。
    新药研发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成功率很低的工程,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才可能出成果。根据欧委会最新报告,全球制药行业15强的平均研发投资金额为每年49.13亿美元,最少也有21.4亿美元。上海生物制药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走仿制药的道路,已经销售多年、疗效确切的仿制药将在很长时间内继续作为临床用药的主角在药品市场担当重任。2007年,生物医药制造业R&D比上年减少14.9%。张江高科园区内一些从事新药研发外包服务的公司,目前主要向海外制药企业提供一流水平的研发外包服务,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企业服务还比较少。提升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需努力搭建研发公司与生产企业互相合作的平台,扩大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园区内众多研发机构的力量。
    6、减排措施落实到位,节能取得初步成效
    节能减排是全市“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生物医药制造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生物医药制造业每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3%。上海医药集团在各子公司大力推广“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淘汰高能耗工艺、技术、设备,降低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和帮助企业对锅炉、冷冻机、发酵搅拌、空压机、冷却水泵和冷媒水泵等主要耗能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节电改造;一些企业对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等实施节电改造。
    7、总量规模较小,发展资金不足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总量规模仍然较小。2007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仅1.7%;占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工业总产值仅2.6%,比2001年下降2.4个百分点。产业发展速度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在六个支柱产业中仅高于精品钢材制造业,与汽车、信息产品等制造业差距进一步拉大。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工业总产值占全国仅4.1%;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与山东(18.5%)、江苏(13)%和浙江(8.8%)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广东和河南的比重均高于上海。
    生物医药制造业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生物医药制造业在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开发周期一般需要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资金投入非常缓慢,2007年末,全行业资产总计4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全市低12个百分点。

© 201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 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邮编:200003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 18:00 | 邮箱:webmaster@sheitc.gov.cn | 网站地图 | 公务邮箱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