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07年产业政策回顾与2008年产业政策及工作重点

三、2007年产业政策回顾与2008年产业政策及工作重点

  1. 2011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2. 2010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3. 2009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4. 2008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5. 2007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三、2007年产业政策回顾与2008年产业政策及工作重点

   (一)2007年上海重要产业政策推动情况
    2007年编制完成上海重点工业行业 “十一五” 发展规划,明确了上海产业发展重点和政府产业政策方向。修订《上海工业产业导向和布局指南》,引导各项资源向鼓励类产业集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工业布局。2007年在具体产业政策实施方面,重点推进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重点产业和产业基地方面,微电子、汽车、石化和精品钢材四大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加快了临港、长兴岛基地建设和航空航天基地布局。国家先后批准在上海建设国家级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和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突破,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轨道交通A型大车成功下线,低速磁浮车辆已完成样车制造,与神华集团合作在上海建成煤直接液化中试基地并正式投煤试运行,制定了《上海核电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研制取得进展,国家863计划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取得阶段性突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奥运、世博专项计划,推进荣威、领驭燃料电池轿车,申沃、神力燃料电池大巴,通用、华普油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样车。战略产业规模不断提升,长兴造船基地一期三条生产线投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8530TEU“新亚洲”轮交付使用,国产大型船用曲轴开始批量生产。上海化工区建设加快步伐,累计招商引资突破100亿美元,90万吨乙烯项目如期投产,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异氰酸脂和聚碳酸脂生产基地。
    2、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落实上海飞机制造厂提升支线飞机总装能力技改项目政策,ARJ21完成总装正式“下线”;做好月球车等航天项目的前期准备和推进工作;获得埃塞俄比亚420KV输配电项目;试制完成了微电子装备6英寸光学薄膜检测设备样机;振华港机长兴出口基地扩建、中芯国际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
    3、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完成技术创新“五个一批”的立项工作。在航空、航天、核电配套的新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工艺、TFT-LCD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高效电机、节能降耗新技术、现代物流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自主品牌的新产品。认定了第13批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了《上海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开展了“品牌战略管理”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结合工博会、国际服装文化节和时装周,推出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品牌60项,服装服饰类畅销品牌60项。基本完成首批品牌价值评估体系试点工作。
    4、在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方面,以调整项目为抓手,形成“多方联手、构建合力、迎难而上、扎实推进”的局面,制定《上海淘汰劣势产业导向目录》和《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扶持暂行办法》,形成市区联手机制,已完成全年调整淘汰劣势企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571项,年统计节约标煤148万吨。建立了全市产业节能工作网络,抓住重点用能大户,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实施节能绩效考核,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促进了产业节能降耗任务的完成。
    5、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方面,做好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预案预控,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稳定性和协调性继续增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完成工业增加值5293.6亿元,增长12.2%。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以及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和保障城市安全等工作。
   (二)2008年产业政策要点
    2008年上海工业发展工作的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围绕上海贯彻“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更加突出国家战略的落实、突出扩大开放、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提升发展、开放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通过技术、品牌和人才带动,实现资源集约,推进要素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不减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抓增速,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2008年上海工业的主要调控目标是:在促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左右的同时,完成工业增加值56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工业总产值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比增长18%,高于工业增速。工业投资完成1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1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0亿元,同比增长13.5%。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确保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上海将重点完成以下五方面任务:
    1、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
    上海制造业已进入到“发展调整中提升”阶段。2008年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突破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高端。
   (1)继续保持投资适当增长。大力实施《上海产业投资三年(2007—2009)滚动计划》,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400亿元左右。确保宝钢汽车板硅钢、广电彩色滤光膜等一批重大项目按时建成。抓紧推进化工区拜耳TDI扩建项目、上海石化乙烯改造、浦钢搬迁二期项目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的建设。积极跟踪争取轨道交通车辆、核电装备、大型客机、100万吨乙烯和1000万吨炼油以及六代以上TFT等一批能够引领上海产业升级发展的国家战略项目落户上海。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的绿色通道,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能级高、对上海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部分项目给予土地供给和项目审批等支持。
   (2)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支柱工业主要是突出内涵发展,提高增加值率。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是巩固微电子产业优势,推进华虹、中芯12英寸和力芯8英寸集成电路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平板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新领域;汽车产业重点是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新能源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化,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奥运、世博专项计划;石化产业重点发挥化工区90万吨乙烯等主体项目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钢铁产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品钢材,推进COREX新工艺项目建设,协调钢铁与造船、装备、汽车等联动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振兴发展,提升集成能力,完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推进机制,建立市重大技术装备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从研制攻关、创新体系建设、用户需求等产业链各环节出发,全面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突破工程”。继续聚焦推进核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重型装备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把握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提高装备制造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更加主动加强与中央军工大集团战略合作,不断提升战略产业的规模水平。船舶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船舶,提高船舶配套国产化率,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实力,在发展主机的同时发展配套;航空业确保ARJ21新支线飞机首飞,争取大型客机项目公司落户上海;航天业继续推进以月球车为代表的上海航天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加快推进民用卫星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带动新材料、新能源、特种装备等产业发展。继续推进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都市型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和升级发展。继续推进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工作,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设计和专利技术引领都市产业发展。
   (3)大力推进产业集群。以产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为基础,以集聚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为切入点,按照四种类型重点推进30个产业集群:完善提升微电子、信息与通信设备、轿车及零部件、装备、船舶、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7个产业集群;聚焦突破涉及国家战略的航空、航天、核电等3个产业集群;推动壮大平板显示、生物医药、光仪电控制设备、节能环保装备及服务等13个产业集群;培育扶持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半导体装备等7个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第一批7个产业集群,包括微电子、精品钢材、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信息与通信设备、船舶、输配电及电站设备等。按照长三角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的要求,与江苏、浙江产业部门联手,在长三角构建微电子、汽车、装备、纺织服装、石化等一批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集群。
   (4)加快产业基地和开发区建设。在继续协调推进微电子、化工区、汽车城、精品钢材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临港、长兴岛和航空航天等新的产业基地推进力度。重点推进临港产业基地政策聚焦,努力打造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先行示范区,吸引更多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全面推进长兴岛等船舶产业基地建设,保障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外高桥造船二期工程于2008年6月全面建成,做好长兴基地二期、外高桥三期前期工作,推进临港重装备成为国家级船用配套基地。配合国家大型客机筹备组,做好干线飞机产业基地的规划落地工作,继续推进闵行紫竹民机研发中心和大场支线飞机总装基地建设。推进落实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航天科技产业基地二期及后续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成体现中国航天特色、发展民用产品为主的产业基地。
    2、大力推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微电子、平板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软件、新能源、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主动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整合和完善。设立重点新产品设计专项,围绕装备工业、信息家电、数字化终端等领域的重点新产品,开展工业设计与产品开发联动,力争通过几年的引导和推动,使工业设计成为上海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组成部分。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确定产业技术创新攻关的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战略项目。聚焦产业集群,完善创新体系,重点提高和完善微电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重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推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建立产业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布局。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聚焦国家战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推进重点企业建立市级研发机构,在关键技术上聚焦突破;按照“专、精、特、新”要求,推动中小企业的研发机构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发展,认定第三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选定第四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培育)企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劳动者比例达到25%的目标,引导院校与企业建立实时沟通机制,探索多元化培养方式。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聚焦2008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制定“五个一批”重点品牌的宣传推广方案。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发布行业品牌发展报告和品牌价值排行榜,推选第二批100个装备类和高新技术类的自主创新品牌。继续开展第二年“品牌战略管理”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落实上海市自主品牌专项资金。
    3、积极推进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
    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努力把工业能源增长弹性系数控制在0.5左右,控制总量,减少增量,用好存量,抓好减量。加强节能的法制保障,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通过法律手段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加强节能标准制定。组织重点行业和企业围绕主要产品单耗、单位产值能耗等指标全面开展能耗国内外对标。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抓好节能产业、节能装备、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造,继续推进改造燃煤锅炉、高效电机等“十大节能工程”,扩大先进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监控工业重点用能单位由79家年耗5万吨以上,扩大到800多家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的用能大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实时监控。完善节能降耗的约束机制。把控制能耗总量指标作为新建项目的前提条件,作为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硬约束,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批项目、核能耗”具体实施办法,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在设计、审批、施工及竣工验收和执法监察过程中,把项目执行节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审批问责制。
    加快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2007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调整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的力度。全年计划关停并转迁生产线或企业约500项,争取年节约标煤能力达90-100万吨。重点将调整布局分散的电镀、热处理、铸造、锻造四大工艺,完成小炼钢炼铁企业和小水泥关停目标。加快调整淘汰纺织、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的部分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大环保、土地、规划、安全等联合执法力度,在确保社会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

© 201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 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邮编:200003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 18:00 | 邮箱:webmaster@sheitc.gov.cn | 网站地图 | 公务邮箱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