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上海工业发展回顾

一、2007年上海工业发展回顾

  1. 2011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2. 2010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3. 2009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4. 2008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5. 2007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上海工业发展回顾

   (一)基本情况
    2007年,上海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51.05亿元,增长12.6%,占上海市GDP总量的43.8%,拉动上海市GDP 增长5.7个百分点。以ARJ飞机、8500TEU集装箱船、荣威中高级轿车、嫦娥一号卫星机载系统、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为代表的一大批“上海创造”捷报频传,工业生产综合实力持续提高。
    2007年,上海工业发展总体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1.工业总产值突破两万亿元,产销衔接良好
    2007年,上海市工业(规模以上,下同)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9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在上年较快增长基础上再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受益于国内外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海市工业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17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产销率达99%。
    2、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2007年上海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三大产业的结构比重分别是0.8%、47.3%、51.9%,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2001年以来最高。
    随着上海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重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对上海市工业经济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2007年,上海市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78.1%,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上海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3.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957.12亿元,增长18.7%。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06.15亿元,增长9.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758.26亿元,增长12%。主要指标增幅均低于重工业。
    2007年上海先进制造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9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251.05亿元,增长12.6。电子信息、汽车、精品钢材等先进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3. 工业出口速度加快
    2007年,上海市工业出口速度加快,出口外向度(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725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增幅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工业出口外向度达到33.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上海市工业出口的绝对份额,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均居上海市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之首,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644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上海市出口交货值的88.8%;股份制企业完成702.17亿元,增长18.9%,占9.7%。
    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最多,达到398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拉动上海市出口交货值增长14.4个百分点,占上海市出口交货值的54.9%。其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94.31亿元,增长31.5%;通用设备制造业455.32亿元,增长2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30.38亿元,增长21.3%。
    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领军上海工业
    2007年,上海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幅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本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6%,拉动本市工业增长12.4个百分点。股份制经济企业稳步增长,完成5355.03亿元,增长9.8%,占24.4%;国有经济增长16.8%,占6%;集体经济、股份合作企业和其他经济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1%、0.9%和16.2%(见表1-1)。

    国有经济比重有所降低,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7904.64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占本市工业总量的36%,比重比上年下降1.3个白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0.54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720.58亿元,增长12.6%。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本市工业平均水平。
   (二) 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2007年,本市工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大基地、好项目、核心企业、优势产品,六个支柱行业继续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就。
    2007年,六大支柱行业共完成总产值1437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本市工业的65.5%,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拉动本市工业增长12.2个百分点。新增产值2303.27亿元,占本市工业企业新增产值比重的71.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157.33亿元,增长20.6%;实现利润总额834.34亿元,增长25.7%;上缴税金总额431.7亿元,增长29.6%。对本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见表1-2)。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销、出口、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本市第一大重点发展行业,对本市工业生产增长和工业出口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对本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0.8%;完成出口交货值4202.61亿元,增长27.4%,占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73.5%,占本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57.9%,对本市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9.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4.76亿元,增长24.1%;实现利润总额146.68亿元,增长21.5%。
    虽然本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广义上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但整体上仍处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生产环节,自主核心技术有限,研发创新能力差,做大但未做强。行业内龙头企业多是以非核心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或OEM生产为主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代加工企业,产值高利润率低是此类企业的共性。例如,达功、达丰、英顺达、达业、昌硕、达福六家台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5.98亿元,占本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43.6%,但实现利润12.37亿元,仅占行业的8.4%。
    2、汽车制造业形势喜人
    2007年,汽车制造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9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增幅居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之首,产销率达9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6.2亿元,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186.03亿元,增长37.2%;上缴税金总额127.82亿元,增长19.6%,占本市税金总额的15.2%,居本市各工业行业之首。
    上海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的成功重组,将有效整合自主品牌轿车生产资源。临港汽车基地将于2008年投产,自主品牌轿车生产将再上新台阶。上海通用的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萨博,上海大众的大众、斯柯达等品牌轿车,众多成熟产品和新品百花齐放,确保沪产轿车全国领先的地位。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荣威上市后深受市场欢迎,华普轿车则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占居一席之地。全年汽车产量达到82.12万辆,比上年增长25.8%,再度刷新年度生产纪录。
    3、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产能释放,利润大增
    2007年,上海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2.01亿元,增长17.7%;产销率99.3%。
    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基础化学原料进口成本降低、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低,原油加工成本下降、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化工区部分企业正式量产等因素共同影响,本市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龙头企业上海石化利润增长50%以上,巴斯夫聚氨酯、氯碱化工等骨干企业扭亏为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上缴税金总额94.14亿元,增长44.4%,增幅双双居六个重点发展行业之首。
    2007年,上海化工区产能进一步释放,成为本市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的新亮点。区内赛科乙烯装置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创国内之最,并力争扩张至120万吨。年产36万吨烧碱、16万吨异氰酸酯、24万吨聚碳酸酯、60万吨聚乙烯、25万吨聚丙烯、30万吨聚苯乙烯等大型生产装置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发展后劲十足。
    4、精品钢材制造业生产高开低走
    2007年,上海精品钢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3.43亿元,增长10.8%;实现利润总额156.69亿元,下降16.9%,是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唯一下降的。2007年,精品钢材制造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宝钢累计淘汰15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品种结构调整的步伐,重点发展普碳钢、不锈钢和特殊钢等高精尖产品生产能力,填补了五米级宽厚板产品、高表面等级汽车板产品的国内空白;精品钢基地建设成绩斐然,采用世界最先进冶炼技术的宝钢罗泾基地2007年年底开始炼钢,预计2008年3月开始轧钢,年生产能力140万吨。
    精品钢材制造业呈现出上半年增长良好,下半年整体回落的走势。6月份,国际市场不锈钢主要原材料镍价暴跌,国内不锈钢成品钢材价格大幅下降。由于本市生产企业不锈钢原料均是前期高价采购,生产成本与价格倒挂,相关企业损失惨重,导致下半年精品钢材制造业实现利润从上半年同比增长35.2%大幅下滑,直至全年下降16.9%。
    5、成套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显著
    2007年,上海成套设备制造业延续前两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6.37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总额202.24亿元,增长22.8%,居六大支柱业之首。
    上海成套设备制造业积极把握重大装备国产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实施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项目,突破重点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建设捷报频传:通用设备领域,一次起吊三只40英尺集装箱大型起重机、ZMPC大型成套港口装卸机械、F级燃气轮机、直径15米大型盾构、6.34米地铁盾构、16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等重大装备取得突破,产品供不应求。电气机械领域,国内首套60万千瓦机组DCS系统实现突破;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获得26台订单,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船舶领域,长兴岛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外高桥二期初步建成;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14.7万m3液化天然气船(LNG)、29.7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8530箱集装箱船等国内首创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相继建成。船舶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生产任务饱满。航空领域,国内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ARJ21年底前正式总装下线,该机国内外订单已达171架,呈现良好的市场前景,力争形成年产50架的生产规模。国家大型飞机项目正式启动,上海将规划建设民用干线飞机总装和配套基地。可以预见,飞机整机及相关配套产品生产势必带动本市成套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质的飞跃,将成为本市工业乃至本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6、生物医药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
    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六个支柱行业中规模最小的行业。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56亿元,增长13.9%,两者均只占到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总量的2.6%;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实现利润总额34.42亿元,增长41.5%。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医保体制改革,药品招标制度和定点生产制度的推广,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应积极整合行业内部资源,完善产业链,形成一批名医名药名厂三位一体的重点骨干企业,尽快做大本市生物医药制造业。
    7、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2007年,上海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0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占本市工业总量的25.6%,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幅高出本市工业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1.97亿元,增长24.2%;实现利润总额159.25亿元,增长28.4%。
    本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尚不均衡。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完成工业总产值3214.89亿元,占高技术产业的57.3%,增长42.7%,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见表1-3)。

   (三)发展业绩
    1、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显著提高
    2007年,上海市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3.06点,比上年提高16.3个点。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总资产贡献率11.94%,提高0.7个百分点;负债经营能力有所加强,资产负债率52.49%,提高2.5个百分点;降本增效取得成效,成本费用利润率6.13%,提高0.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与上年持平;但资本保值增值率、产品销售率略有下降。

    2、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2007年,上海市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轻工业4945.03亿元,增长12.4%;重工业18000.23亿元,增长19.7%。在34个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水平的6个行业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势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147.68亿元,增长25.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47.22亿元,增长22.6%;通用设备制造业1862.94亿元,增长2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03.54亿元,增长10.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45.19亿元,增长2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51.47亿元,增长19.7%。
    3、利润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007年,上海工业企业坚持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和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克服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影响,实现利润总额132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
    34个工业行业中,仅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出现净亏损,其它32个行业均实现盈利,2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有重大产业项目、新兴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先进优势产品支持的行业,利润净增多,增长速度快,是上海市工业利润增长的主力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41.74亿元,居各工业行业之首,增长43.1%;通用设备制造业147.15亿元,增长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24亿元,增长1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9.46亿元,增长6.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3.9亿元,增长30.5%。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07年,上海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拥有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拳头产品。本市生产微型电子计算机4478.78万台,比上年增长67.7%,占全国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31.4%;生产集成电路89.11亿块,增长5.8%,占21.4%;生产移动通信基站设备307.46万信道,增长76.5%,占19.2%;生产轿车81.15万辆, 增长25.9%,占16.4%;生产内燃机8357.01万千瓦, 增长12.9%,占14.8%(见表1-5)。

    5、税收总额大幅增长
    2007年,上海工业上缴税金总额83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增幅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307.77亿元,增长20.4%,重工业531.21亿元,增长27.8%,双双实现快速增长。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水平,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税金373.01亿元,增长25.7%;股份制企业税金218.07亿元,增长27.4%;国有企业税金220.49亿元,增长23.3%。
    6、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
    2007年,上海市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71.12亿元,比上年下降21.7%。其中,轻工业52.56亿元,增长0.8%;重工业118.57亿元,下降28.8%。
    分行业看,有17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15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亏损额较多的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亏损37.99亿元,下降2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42亿元,下降51.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96亿元,下降47.3%。
   (四)工业投资
    2007年,上海工业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努力突破土地、能源、环境和成本等硬约束,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8.6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94.9亿元,同比增长15.8%。工业投资呈现如下特点:
    1、支柱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投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上海工业六大支柱产业2007年完成投资820.1亿元,同比增长15.7%,约占全市工业投资总量的六成。其中,精品钢材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和成套装备业投资均超过百亿元以上,这四个行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一半强,所占比重较2006年进一步提高。

    2、央企和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投资占主导地位,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
    2007年央企和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投资约81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60%左右,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央企完成投资433.9亿元,同比增长44%。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大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央企和市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如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投资290.7亿元,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完成投资52.8亿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完成投资53.2亿元,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完成投资43.1亿元。
    3、区县工业投资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
    上海市区属工业投资近几年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 2007年区属工业完成投资585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所占比重也下降到25%左右。2008年国家将进一步收紧银根、地根,区属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可能会继续下降。
    4、投资渠道拓宽,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融资租赁、资金信托等新融资方式的出现,为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开辟了新路。2007年民间投资完成投资321.8亿元,同比增长25.8%,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20.8%上升至2007年的23.1%。
   (五)产业布局
    2007年本市工业向市级以上工业区和六大产业基地集中度达到65.4%,全市开发区平均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88%。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钢铁等产业集群竞争力提高,临港装备产业、船舶产业、平板显示产业等新的产业集群也正在开发区逐渐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成套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占总产值的85%。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带动力强、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配套的特色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正在开发区内形成。
    2007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1853.2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1%,其中仅金桥出口加工区就实现工业总产值1595亿元,是198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7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金额743.2亿元,同比下降5.5%,占全市总量的16.7%。引进合同外资56.2亿美元,同比下降11.9%,占全市总量的38.0%。
    1、微电子产业基地
    上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配套最全和出口最多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和封装中心。微电子产业基地“一带二区”的格局得到加强。全年实现总产值5719亿元,可比价增长26.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与销售额均接近13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不含设备材料)的销售额为420亿元,同期增长率超过20%;占全国的1/3,占长三角地区接近一半,是京津环渤海地区的1倍。
    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最具发展潜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区域。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形成从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在移动通信、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外设、仪表电子、家电和光电子等领域的IC设计上达到国际水平。园区内入驻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包括中芯、华虹NEC、力芯半导体、展讯通信等,总投资产值达到111亿元,占全国半壁江山,8英寸晶圆产能占全国生产能力的70%。张江园区在积极推进晶圆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努力促进IC设计业的快速成长。2007年,漕河泾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350亿元,同比增长10%;增加值实现390亿元;利税总和超过60亿元,进出口总额160亿美元。园区8英寸月产1.2万片,6英寸月产8.2万片,5英寸月产2.8万片,4英寸月产2万片。开发区新引进项目175家, 企业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项目超过150家,其中微电子项目40多家,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松江工业区西部科技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装企业,重点企业台积电至2007年底,共投资52亿元,芯片月产能达3.1万片,2008年将扩大设备投资,预计将投入12.7亿元人民币,月产能将扩充至5.3万片。其他一批晶园制造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电子科技企业已进驻松江。青浦工业园区核心区域以集成电路产业及关联产业为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共有微电子企业65户,主要分布于青浦的工业园区,以及徐泾镇、华新镇的各工业区内。重点产品主要有液晶显示屏、集成块分装及电子线路板等,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与配套加工基地。
    2、汽车产业基地
    2007年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润超过200亿元,同比翻番。销售整车超过169万辆,居国内市场第一,同比增长25.8%。在乘用车方面,上海汽车共销售113.7万辆,同比增长24.3%。其中,上海通用整车销售首次突破50万辆,继续保持国内乘用车市场第一;上海大众整车销售超过45.6万辆,创历史新高;双龙汽车整车销售超过13.6万辆,同比增长近13%。
    汽车城经过六年建设,基础性建设和功能性建设初步完成,开始进入加快产业化和城市化融合互动的发展阶段。2007年,顺利实现“基本建成重要基础设施和骨干功能项目”的目标,推进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功能培育得以加强,推进了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建成和开工了一批项目;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7.5%;引进外资37家,同比增长15.6%;工业总产值768亿元,同比增长17.8%;外贸直接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
    3、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
    2007年,上海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增长稳定,利润实现迅猛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2491亿元,可比增长10.3%。其中,化工区全年引进项目投资6.5亿元,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达100.4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区内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总额505亿元,同比增长42.5%;区内注册企业实缴税金30亿元,同比增长65.7%;投产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1.0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2%。
    上海化学工业区以国家大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为建设主体,采取主体项目、配套设施、物流配送、环境保护与管理服务一体化开发建设模式,以大型乙烯工程为核心,发展石油化工、深加工和天然气化工系列产品,建设工艺技术水平先进、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协调的国际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在石化生产、橡塑和树脂、化学纤维、烧碱、催化剂、涂料、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等领域,与产业巨头建立合资企业,拓展下游产品链。做好化工区、金山分区、奉贤分区化工项目的统筹管理,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避免分散发展造成污染治理成本的提高。
    4、精品钢材制造基地
    发挥宝钢集团优势,重点发展汽车用钢、造船用钢、电工钢、石油管、不锈钢、高等级建筑用钢等精品钢材,大力开展钢铁行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钢铁精品生产基地。2007年,宝钢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到2012年,宝钢的钢铁产能将力争达到5000万吨以上,建成目标市场品种规格比较齐全、产品系列配套、以精品钢材为核心的钢铁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可比增长2.7%。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稳步提升,整体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推广先进的节能环保管理技术,节能环保指标持续改进,年吨钢综合能耗比去年下降大约8千克标准煤。
    5、装备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成套设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86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16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25%。其中电气集团完成总产值在1000亿元左右。临港装备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引进项目31个,总投资超过105亿元,圆满完成了产业区全年实现引进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利用外资总额2.25亿美元的中心任务。
    新引进了国内外知名企业主要有:上海电气特高压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产品覆盖500kV及以下输配电各个领域,总投资11.2亿元,用地约277亩,预计年销售额20亿元。外高桥造船项目,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与船舶制造专业配套基地,项目占地约2804亩,分二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08年底投产,2010年正式竣工验收。上海电气风力发电项目,主要生产1.25MW和2MW风力发电机组,用地面积约60亩,计划于2008年7月竣工,其固定投资将超过1亿元,流动资金将达到6.8亿元,可实现年产风力发电机组40万千瓦,销售收入可达18亿元以上。核电成套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国产化项目,总投资为7.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318亩,达纲后起重运输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矿山工程机械年产量为4.9万吨,年产值 13.2亿元。华崛电气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将形成年产42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实现销售收入超4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975 万元。知名跨国公司项目有沃尔沃船用柴油机、阿特拉斯大型空气压缩机、帝森克鲁博汽车底盘等。
    6、船舶产业基地
    2006年以来造船设施的建设和改扩建投产,为上海地区船舶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2007年上海地区船舶工业发展增速显著。其中,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上海船厂等上海地区主要造修船厂实现工业总产值在320亿元(其中外高桥船厂近230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达到40亿元,同比翻番。
    布局重点在外高桥、长兴岛和临港产业基地。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一期,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经过两年建设基本竣工,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基地。具备年产450万吨的造船能力。目前,两条生产线的4个大船坞正在全面建设中。目前,一、二号线的新船订单已突破700万吨,造船生产任务排至2011年。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一期三条生产线基本建成并全部投产。三号线2006年9月投产首制船(1.64万吨化学品船), 2007年年内实现交船;一号线2007年5月投产首制船(30万吨VLCC);二号线8月中旬启动试生产。另外,江南重工长兴基地、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在报批中。外高桥造船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近12亿元,计划2008年3月全面完工;三期工程的2#船坞接长项目、800吨龙门吊车、800吨动力头等项目计划2008年3月完工。3#600吨龙门吊、双壳中心厂房、平台及32吨龙门吊、海洋工程装焊平台和分段堆场已交付使用。临港船舶配套基地建设,中船三井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一期(170万马力)已基本建成,目前在进行设备调试,计划年内出KS80机3台。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二期(160根)已基本建成,目前在进行设备调试。上半年曲轴一期完成11根曲轴;下半年一、二期将完成39根曲轴。齐耀-瓦锡兰柴油发电机组项目今年已经开始向用户交付成套产品。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临港海洋工程基地项目已经市发改委批复,2007年末协调岸线问题,2008年上半年启动。
   (六)自主创新
    2007年,上海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0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占上海市工业总量的25.6%,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幅高出上海市工业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1.97亿元,增长24.2%;实现利润总额159.25亿元,增长28.4%。
    2007年,上海重大自主创新成绩斐然,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包括:上海地铁8号线正式开通,标志着上海地铁在车辆国产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在上海飞机厂完成总装下线,正在为2008年实现首飞进行最后冲刺;新支线飞机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研制生产。2007年12月21日,以"翔凤"为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ARJ21命名的试飞机总装下线;“嫦娥一号”卫星在距月面200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沪产科学探测仪器激光高度计日夜开机,传回月面相关数据; 上汽自主研发的首款燃料电池轿车已正式命名为“上海牌”,该款轿车将于今年实现小批量试生产。上汽有望通过资金和人才的高度集聚,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喝氢排水”的燃料电池轿车;振华港机自主研发的双40’岸桥被世界港口公认为更新换代首选产品、全回转4000吨浮吊“华天龙”号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集打捞、起重、海洋工程于一身的现代化起重船、世界首创全自动化码头示范区、世界首创在五轴加工中心机床上加工出大直径螺旋伞齿轮;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最大的悬挂五星红旗的第六代超巴拿马特大型集装箱船——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新亚洲”轮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建造完成。这是2007年上海造船工业在高技术船型上的又一次成功突破;我国迄今为止建造的吨位最大、造价最高、技术最新的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号在中船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在FPSO的设计与建造领域里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聚焦重大产业项目,通过集聚资源和产学研联合攻关,上海还计划在太阳能光伏电池、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半导体照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诊断和基因工程疫苗、射频识别、嵌入式系统等若干优势领域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壮大。
    上海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尚不均衡。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完成工业总产值3214.89亿元,占高技术产业的57.3%,增长42.7%,对高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见表1-7)。

   (七)节能环保
    2007年,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方针,采取更有力地措施,调整劣势行业、淘汰劣势产品和落后生产工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2007年,全市共调整淘汰劣势企业、落后产业和工艺600项左右。全年全市统计节能降耗110万吨标煤,实际节约30万吨标煤,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全年节能降耗总体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全市调整关停企业统计减少排放COD(化学需氧量)307933.59千克、二氧化硫1885177.35千克、废水3318716.01吨、固体废物34456.01吨。调整带来的减排效果显著,全市工业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92%,为保护环境、实施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先后关闭南市电厂3台机组、吴泾老厂2台机组,金山石化自备燃油机组,共计65.5万千瓦小时机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水泥、小炼钢、炼铁、铁合金和锻造、铸造、电镀、热处理等作为重点调整行业;把高耗能、高污染、效益差的产品作为重点调整项目。确定关停并转的市级层面项目共计68个,涉及上海旭电子玻璃、永新彩管、焦化太白粉厂、大正橡胶厂、吴泾化工合成氨项目、氯碱化工隔膜碱项目等64家企业和4家企业所属部分车间,为上海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做出重要的贡献。
    2007年,上海市四大重点耗能工业行业中(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06年占上海市工业能耗总量的七成),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能耗比上年略有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能耗分别下降6.87%、1.36%和7.36%。此外,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造业等17个行业产值能耗实现下降。

© 201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 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邮编:200003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 18:00 | 邮箱:webmaster@sheitc.gov.cn | 网站地图 | 公务邮箱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