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材料产业
二、新材料产业
二、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 ( 工艺 , 装备 ),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上海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微电子基础及配套材料、光电子材料、汽车、轨道交通用关键材料、新能源材料、电站设备等重大装备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及海水淡化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天航空工程关键材料、环保节能材料与新型绿色建材以及纳米材料等十大基础材料。
(—)2008年发展回顾
2008 年,上海新材料领域总产值约 800 亿元(新型金属材料约占 45%,新型有机材料约占 40%,新型建材和新型无机材料约占 13%,复合材料占 2% 左右),占材料工业总产值的 15% 左右。
目前,上海市涉及新材料生产的企业近 1000 家,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研发机构 112 家 (国家级科研机构 7 家、设有材料学科的部属高等院校 8 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7 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9 家;市属科研机构 26 家、高等院校 13 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7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工程技术中心 18 家),涉及金属材料、化工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及功能材料等领域。
上海新材料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比例不高,研发成本较高,研发周期长和产业化项目较少;二是在节能环保及新型建材领域应用中, 未掌握具有高端技术的膜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发成本高,有些品种生产的工艺不稳定,造成质量上下浮动,市场难以接受;三是在信息材料领域应用中,自主知识产权比例几乎没有,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二)产业布局
以现有的产业基地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合理布局,实现新材料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逐步形成“北”(精品钢材)、“南”(石化和精细化工)两个核心基地。宝山区打造金属材料基地,主要以精品钢、特种钢和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为发展重点;杭州湾北岸(上海化工区、金山区、奉贤区)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基地,主要以精细化工、聚合材料、表面活性材料等为主;其他区域(青浦区、嘉定区、浦东新区等)打造加工应用区域,主要以新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为主。
(三)发展重点
1.特种钢
特种钢是电站、汽车、核电、船舶、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通过支持宝钢集团特种钢项目,重点突破钛及钛合金冷床炉熔炼工艺、板坯立式连铸工艺、精密合金热轧板表面抗氧化处理工艺、钛合金热轧板平整工艺、热轧板热处理工艺、纯钛冷轧带真空处理工艺等近 30 项工艺技术,实现稳定批量生产钛及钛合金、镍基合金、不锈及特殊不锈、耐磨、耐热、低磁、工、模具钢板 / 卷等,进一步提高特种钢的板管比, 建成后产能达到 28 万吨 / 年,可形成年产值 60 亿元规模。
2.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是装备、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关键材料。重点支持碳纤维、芳砜纶、本体法 ABS 等产业化,并发展下游应用产品。(1)在碳纤维方面,支持上海石化的碳纤维项目和上海斯瑞公司的碳纤维项目,加快突破 PAN 基碳纤维成原丝生产工艺,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湿法纺丝的工艺以及纤维预氧和碳化工艺,分别达到年产 3000 吨原丝、1500 吨碳纤维和 500 吨原丝、200 吨碳纤维生产能力。 (2)在芳砜纶方面,支持特安纶公司的芳砜纶项目和骏源公司的芳砜纶高温绝缘纸项目, 实现千吨级芳砜纶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发展 F 级和 H 级芳砜纶耐高温绝缘纸等,形成以芳砜纶为核心的系列耐高温产品产业化。(3)在本体法 ABS 方面,支持华谊集团连续本体 ABS 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形成年产本体 ABS20 万吨的能力,并进一步开发本体 ABS 树脂共混、改性材料。
3.电子材料
主要是发展为国家集成电路专项(2002 专项)配套的硅片等原材料。通过支持新傲公司 Φ8 英寸 SOI 硅片项目,实现我国 Φ8 英寸 SOI 晶片的规模化生产和 Φ8 英寸外延产品产业化,达到年产 SOI 晶片其 12—18 万片的生产能力和 Φ8 英寸外延产品 15 万片 /年目标,建成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唯一的 Φ8 英寸 SOI 晶片产业化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一代 SOI 制备工艺,包括等离子体注入技术。主要应用于 CPU、汽车电子、大屏幕显示等方面。
4.新能源材料
结合新能源领域的重点项目,做好关键材料的攻关。(1)在风电材料方面,通过支持上海玻钢院有限公司 800 套 1MW~3MW 风力机叶片系列化的风机叶片项目,重点发展 2~3MW 级复合材料叶片设计和制造等,在上海形成上游以碳纤维、环氧树脂、黏结剂等原料为主,中游以叶片等关键零部件为主,下游以风力发电机为主的整个风电产业链。(2) 在电池材料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投资,推动德国南方公司与上燃动力合资合作, 推进北大先行、中国普天等项目落户上海,同时支持已落户的德朗能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磷酸铁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建立电池产业化生产线,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低成本的可快速充放电磷酸铁锂动力蓄电池,以解决目前阻碍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电池缺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