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产业

一、新能源产业

  1. 2011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2. 2010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3. 2009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4. 2008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5. 2007上海工业发展报告

一、新能源产业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太阳能产业
    1. 2008 年发展回顾
    2008 年,上海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产量达 350 兆瓦左右。上海凭借人才、金融、政策等环境优势,以及独特的海派文化,吸引了全国许多知名太阳能光伏企业来沪发展。已有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芯国际、展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超日太阳能、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等初具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厂。上海航天局下属航天机电在内蒙古投资的神舟硅业一期 1500 吨硅材料项目已基本完成、即将投产,形成了一定的高纯多晶硅和单晶硅材料的生产能力; 上海曙海太阳能公司已研制成功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层积设备,申科公司研制的层压设备,汉虹公司等生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等,在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尚德公司开发的大面积高效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技术、空间电源所开发的“卷对卷技术”柔性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交大泰阳与日本 EVATECH 公司合作开发的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上海九晶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切片技术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新的太阳能企业不断汇聚上海,无锡尚德在漕河泾开发区创建的上海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中电电气光伏产业园于 2008 年底在上海松江区开工建设,规划总建设用地 60 公顷 , 预计于 2009 年 12 月建成投运,作为中电电气光伏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部。另外,晶澳太阳能控股、河北晶龙、江苏林洋等也在上海设立了相关企业。根据规划,未来上海将建设成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四大集聚地”:光伏科研的集聚地,光伏人才的集聚地,光伏企业总部的集聚地,高端太阳能电池生产的集聚地。
    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太阳能产品的推广和利用。到 2008 年已建成崇明、临港、紫竹 3 个兆瓦级并网发电项目,目前累计装机容量 3.8 兆瓦,正在安装的容量达 1.4 兆瓦。世博会永久场馆主体馆和中国馆等累计将安装 4.7 兆瓦。上海屋顶光伏发电计划实施顺利。上海新江湾城已经建设 50 千瓦的非晶硅太阳电池屋顶并网发电系统,可点亮 500 盏 100 瓦的电灯,基本满足了该体育中心的照明用电。上海崇明 1 兆瓦光伏并网系统已调试结束,进入发电运行阶段。上海临港 1 兆瓦光伏并网系统正在建设阶段。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正在建设阶段。上海世博园将有数十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用来安装太阳电池。此外,上海崇明风光互补系统并网发电容量为 50KW,结合崇明岛生态建设,利用风光互补技术实现了 KW 级的并网发电示范。
    上海太阳能产业继续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上海的产业规模远远落后于江苏、江西、河北、浙江等地,所有产量加起来还不如晶澳一家公司的产量。二是机制不够灵活,上海本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机制模式不能适应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要求,决策魄力不足、生产模式单一。三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上海的太阳能产业形成闵行莘庄、闵行浦江镇、松江石湖荡、松江工业区、奉贤南桥、奉贤星火、南汇工业区、嘉定等比较分散的局面,缺乏统一布局,不利于营造投资建设大环境,没有形成应有的产业知名度和品牌。
    2.发展环境和机遇
    太阳能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张。由于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其市场空间不断扩张。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2007 年光伏电池总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比重 25%,2008 年总产量(含中国台湾地区)占全球比重达 40%。预计今后中国也将成为薄膜电池生产大国。中国政府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
    已开始建立一系列太阳能应用推广法规体系。如《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2009 年 3 月 26 日)等。这将逐步改变中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严重不符的状态,并刺激光伏产业的扩张发展。据预测,中国光伏安装总量将从 2010 年的 0.14GW 增长到 2020 年的 10GW。
    太阳能产业的核心设备及技术工艺逐渐进入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发展新阶段。在光热领域,国内已有技术团队开始率先自主研发大规模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在光伏领域, 中国已逐步发展和建立了光伏电池所需的一般精度的真空设备设计制造能力,成本远比欧美日等具备高精度真空设备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开发一般精度设备的成本要低许多, 并已逐渐进入核心设备的全面创新和自主化阶段。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核心设备及工艺的自主创新发展和改进彻底改变原先光伏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状况,大大提升太阳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将促进太阳能等低碳技术向中国转移。《京都议定书》构建了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及交易体系。这将使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通过贸易大循环的传递作用,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带来影响。一旦国际排放贸易形成, 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品种。由于发达国家碳减排成本高,如太阳能利用等低碳领域的资金、技术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让,这将有利于我们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间接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国外华裔技术专家和团队纷纷回到中国,投身 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太阳能产业。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太阳能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此外,在金融危机影响之下,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投资收益却很可观的太阳能产业,将更加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也更加适合中国民营企业和大多数投资机构的投资。
    3.重点企业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正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 注册资本 3.13 亿元。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涉及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独立式 / 并网式发电系统设计和太阳能应用新产品开发;曾经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和资质。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SSEC)是由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沪市代码:600151)、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合资成立的股份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于 2000 年 1 月,注册资金 1 亿元,占地 22080 平方米,生产厂房 8000 平方米。主要从事地面太阳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施工和服务。目前 ,年组件生产能力达到 80 兆瓦,产品具有高效率、大功率、高可靠及长寿命等优点。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已经在德国、日本、泰国、南非、美国、朝鲜、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国家实现批量出口,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建有一座 300mm 芯片厂和三座 200mm 芯片厂。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 0.35 微米到 45 纳米制造工艺设计和制造服务,包括逻辑电路、混合信号 /CMOS 射频电路、高压电路、系统级芯片、动态存储器、闪存存储器、EEPROM,影像感测器,以及硅上液晶微显示技术等。
    4.发展重点
    太阳能成套装备产业基地。吸引世界领先的技术团队入驻上海,实现薄膜电池核心设备和技术工艺的突破,占据技术制高点,同时带动形成包括预热炉、冷却炉、老化炉、 PECVD 设备、PVD 设备、激光刻膜设备、封装层压设备、电池检测设备等在内的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并建设薄膜电池全工艺样板生产线。
    柔性薄膜电池等高端产品生产线。率先开发国际先进水平的柔性薄膜电池生产技术, 建成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薄膜电池生产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建筑用光伏组件 BIPV 及系统产业化基地。积极研究发展多种新型 BIPV 用组件,并实现系统并网运行,拓展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路径。
    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率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如下研发中心:薄膜电池核心设备及配套工艺研发中心;薄膜电池材料及工艺研发中心,高附加值薄膜电池研发中心;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发中心;光伏离网应用研发中心;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中心;太阳能电池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热力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产品产业化推广与关联应用研发中心。
    太阳能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吸引国际先进的太阳能企业总部入驻,通过建设各类研发中心、环境交易所、信息平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设施,建立太阳能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地。
太阳能发电系统示范基地。进行大型太阳能并网电站试点建设,并通过推动城市建筑光伏一体化等工程,拓展太阳能产品应用领域。
    太阳能大型电站系统应用的向外拓展。进入太阳能储量丰富且地域广阔的地区,建立大型太阳能电站系统,拓展太阳能产业发展空间。
    (二)风电产业
    1. 2008 Ip&SEIN
    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具有蕴藏量巨大、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等特性, 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风电产业发展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发展迅猛,成为主要替代能源之一;欧洲引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积极出
    促进风能发展计划与政策。2008 年全球风电装机总计 12079 万千瓦,其中新增 2706 万千瓦。预计 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15000 万千瓦 ~16000 万千瓦,新增 3000 万千瓦 ~4000 万千瓦。
    我国目前风机制造业厂约有 70 家,竞争激烈,市场不规范。风机制造业普遍缺乏核心设计技术,大部分从欧洲引进。大连华锐、新疆金风、东方电气是国内风电的龙头企业,海电气、浙江运达等第二梯队也发展迅速。2008 年全国装机容量 1215 万千瓦,新增 625 万千瓦。预计 2009 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 2200 万千瓦,新增 1000 万千瓦。2012 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 5000~6000 万千瓦。
    从市场发展趋势看,陆上风机 2009 年将新增装机预计达 1000 万千瓦。华锐、东气、金风、上海电气、运达等几家主流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大幅提升,其他几十家企业也有
    进入行业,市场将面临以质量、技术、资金、工程服务等综合能力取胜的竞争局面。
    我国风电企业的自主研发力量不足,自主研发在成本、时间、性能上与国外老牌风机厂商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风场业主更青睐引进技术,国内风机制造企业考虑到市场销量,纷纷引进欧洲技术,忽略了自身技术创新的发展。但个别技术底蕴足的大型制造企业,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在引进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自主研发。
    2008 年上海风机产量达 203 台,实现销售收入 15 亿元,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位列国内内资风机供货商的第 5 位。至 2008 年底,上海已安装风机 100 多台,并网发电 50 台。上海电气闵行基地形成 200 台风电设备制造能力,临港风电基地于 2008 年 12 月开工建设,制造基地面积 4 万平方米,总投资 1.43 亿元,首台 2MW 机组已于 2008 年 12 月成功下线。
    截止 2008 年,上海已建 3 个风场,分别为奉贤湾风电场、上海风电场和崇明风电场二期,总装机容量为 3.94 万千瓦。在建风场 3 个,分别为上海华电老港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场项目和临港新城实验风场,总装机容量 13.2 万千瓦。根据规划, 2011 年,上海将再建 4 个风场,分别为浦东风场、奉贤风场、长兴岛(申能)风场和上海崇明(华能)风场,总装机容量为 17 万千瓦。
     2.重点企业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注册成立于 2006 年 9 月,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销售、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公司。总部位于上海闵行紫竹高科技园区。控股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公司目前拥有上海闵行、上海临港两大制造基地,目前厂房面积 10000 平方米,起吊能力 50 吨。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的重装备产业及物流区的 600 亩新厂规划中 , 第一期面积 60 亩。
    2009 年上海电气风电产业将以 2MW 为主流机型,进一步拓展市场。创建具有“自主创新、欧洲标准、精益制造、卓越服务” 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整合集团优势,整机和部件协同发展,制造与服务两翼并举,成为拥有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风电全球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优秀供应商。同时建设若干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包括风电轴承、电控系统、发电机等在内的风电关键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
 

© 201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 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邮编:200003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 18:00 | 邮箱:webmaster@sheitc.gov.cn | 网站地图 | 公务邮箱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