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平台

主要职能

互动平台

放大 缩小
疫情防控不松懈,复工复产促发展

( 发布日期:2022-05-24)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关键阶段,市工经联和各有关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共同努力,按照“三个阶段”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滚动推进,积极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全力以赴 恢复产业链供应链


1.jpg


上汽集团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整车企业已全面复工,基本实现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带动上下游11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恢复生产。5月17日,上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面对疫情,公司全力应对挑战,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目前产能正在持续恢复,在供应链和物流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产销量力争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2.jpg


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作为本市汽车行业重要的配套企业,在年届八旬的总经理马宝发亲自指导下,成立了公司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小组,第一时间排摸员工所在小区的疫情风险等级,评估员工预计的返岗日期,安排符合条件的员工返岗。从生产车间、物流、设备、质保、财务、劳安等部门着手,积极开展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目前,公司员工复工率已超过40%。“抗疫情、稳经济、保生产”已是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在封闭生产下的日用人依然干得热火朝天,为保障汽车产业链的安全顺畅贡献自己的力量。


3.jpg


由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牵头,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海关和相关航空公司支持下,本市集成电路行业的开展“团购包机”在此轮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9月,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航班舱位紧张,相关物流公司打通了光刻胶、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集成电路关键原材料包机入境的各关键节点。今年4月,上海芯片界再次开启“团购包机”模式,平均每周有8至10吨光刻胶等原材料,以航空包板、商业包机等方式入境,极大捍卫了上海及周边芯片企业的“安全库存”。在这些措施的保障下,上海集成电路领域复工复产以来,芯片制造企业保持90%以上产能,华虹集团、中芯国际、积塔半导体等保持满负荷生产,带动一批装备、材料、封测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快复工。

 

4.jpg


东方国际集团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力保城市供应链畅通。为加快破解物流堵点难点,集团旗下企业一方面提前谋划,加强疫情对市场影响的分析,早准备、早布局、早行动,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路线,保供巩固优质客户、调整业务结构。3月初,闵行场站有32个集装箱无法通过“中欧班列-上海号”发运。为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东方丝路与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组合方案,全力畅通供应链物流和产业链运转。其中,部分集装箱通过内贸铁路的方式运出,部分则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出。东方丝路还积极开发中欧班列新路线,5月2日,搭载43个40尺集装箱、价值1000多万美元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中欧班列-上海号”,从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运抵上海闵行站。这是“中欧班列-上海号”(阿腾科里-上海)回程班列首列,也是疫情下推进复工复产“中欧班列-上海号”的首列回程列车。此次回程班列的顺利开通,标志着“中欧班列-上海号”新增了一条国际货运通道。至此,“中欧班列-上海号”实现了中欧线、中俄线、中亚线的全覆盖。 

 

5.jpg


海立集团迅速贯彻市府和上海电气集团复工复产的部署要求,海立电器、海立新能源、海立特冷、海立中野、海立铸造、上海电装、集团总部等多家在沪企业以更高标准、更严措施、更实作风,认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进驻工厂,靠前指挥,统筹协调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物资保障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预案和管理措施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截至5月13日,海立在沪企业已有535人到岗复工。在复工复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企业各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制造部门以战时状态安排生产作业,驻厂员工在人手紧张的当下,许多员工发挥一专多能特长,操作多种机床,打通工序断点。同时按照工序每天排摸紧缺人员情况,以专车接人等方式,安排紧缺工序岗位员工快速进厂。其中,海立铸造和上海电装两家企业的生产开动率分别达到了50%和40%。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于5月12日在金山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大会上,签约了其中来自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巴斯夫集团、超威能源集团、德威涂料集团3个“含新量”项目落户园区。疫情期间,碳谷绿湾园区配合金山区产业部门通过电话、视频、网络会议等各种形式,线上高效协作,主动靠前作为,不断推进巴斯夫、亨斯迈、群力、璞钠等重点项目“云接洽”“云评审”,让企业深切感受到金山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在金山区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6.jpg


上海都市型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移动智地-上海锐嘉科实业有限公司,助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同时也是人流密集场所,面临着艰巨的防疫任务。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创造条件支持企业稳妥推进复工复产,是摆在眼前的一道两难但必须直面的课题。移动智地产业园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为帮助日益增多的有复工复产诉求的企业,园区成立复工复产工作组和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助企业解决职工上岗、防疫物资、办公厂区消杀等工作。通过建立一张覆盖全园区、全领域、全环节的“消杀防护网”,驻场物业团队实行轮班制,全力打好“环境消杀预防战”。同时,园区严格要求复工企业各楼宇联系员,务必做好复工楼宇场所码张贴,在楼宇出入口、入驻企业办公室门口等场所张贴,并在第一时间在楼宇入口部署“数字哨兵”,进行测温,核酸、抗原及身份验证一站式核验,做到应贴尽贴、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企业的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截至5月20日,移动智地产业园累计复工企业18家,通过复工人数21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


7.png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科新松有限公司,5月以来在临港厂区的10000多平方米的机器人生产车间灯火通明,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几乎没有停工过。一个个协作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作为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中科新松主攻协作机器人生产和智慧产线的制造,临港厂区产线是公司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条。这条产线上使用的所有协作机器人都由中科新松自主研发、制造完成。而在这些机器人“手”下,一台台智能协作机器人正在成形。虽然面临物流等方面的制约,但在疫情封控时期,企业依托智能化产线带来的优势,产能依旧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争分夺秒 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


8.jpg


上海市质量协会副会长单位申通地铁集团的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纪翟路站和18号线二期长江西路站工地在沉寂了近一个月后,大型挖机设备再次隆隆启动,渣土车辆循环出入,恢复了往日繁忙的作业场景。复工的两座车站工地是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白名单”(第一批)内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正处在在当前与疫情决胜的关键时期,更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遵循“首重防疫、确保安全、兼顾需求、有序推进”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复工复产工作指引的各项要求,严而有序推进轨道交通工地复工复产管理工作。


9.jpg


上海石化建设的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目前也已迎来全面复工。为保证施工力量,企业腾出培训中心2栋教学楼,购置600多张行军床,临时建设淋浴房、隔离栏、视频监控等硬件,措施满足封控条件后,4月24日第一批近600人返岗,随后分多次接收工人进厂分区施工,同时进行网格化管理,20人一格,每一格配网格长,各单位派1名领导现场带班,业务部门每天专人检查管理。截至目前,800多名人员返岗。上海石化通过组织相关单位,对各主项的物资到货、施工等进行对接,并通过增加施工力量、工序无缝衔接、适当延长作业时间等方面制定赶工计划,在确保疫情防控和施工安全环保质量的前提下赶抢进度,将进度滞后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推进中交工期目标。


10.jpg


上海电气集团扛牢责任、克服困难,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疫情期间,下属38家重点企业近4000多名员工坚守岗位,持续坚持闭环生产。其中,集团攻坚完成了“华龙一号”漳州核电项目首台主泵全流量试验重大节点,各项参数均满足试验大纲要求。同时,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在能源装备、海水淡化、储能、轨道交通、电梯等多产业板块斩获市场新订单。


11.png


微创集团积极准备逐步复工复产,有序按计划生产经营。就在近日,创领?心律医疗生产的Rega?心系列磁共振条件安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据悉,该系列心脏起搏器具有先进的AutoMRI?技术,是国内首个可兼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国产心脏起搏器系列产品,该产品的上市将惠及更多已植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他疾病而需要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医疗器械关乎患者的生命,为了在非常时期抓牢生产线,微创集团自3月起就将保生产放在首位。如旗下心脉医疗?公司“逆行”赶赴岗位的员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心脉医疗?正为全国1000多家医院供货,为保障及时供应,确保紧急手术能够顺利开展,心脉医疗?疫情应急响应小组经过层层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筛查,先后安排了两批来自一线生产、品质、研发等部门的员工坚守岗位,保证生产不因为疫情而中断。另一家旗下公司——“微创?机器人”众多生产线的员工在疫情期间也用默默的坚守,保证了生产线的运作。


协同配合 助力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市工经联联合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宁波银行等近20家行业协会、企业先后组织开展系列线上讲座十余场,从政策解析、涉“疫”法律问题答疑、新技术新业态介绍、产融结合、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助力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平均受众接近万人。


5月13日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举办了“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线上公益专题讲座。讲座特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为大家答疑解惑。讲座上,朱主任分别从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挑战、复工复产企业新冠疫情防控以及合规科学有效消毒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剖析了企业在疫情防控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据统计,当天直播参会人数达13000多。


5月17日,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主办,上海地市商会联合会协办《助企复工复产线上直播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重大专项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陈甬军主讲,并就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企业复工复产之间的联系等企业家们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吸引超过3000余名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从业人员等专业人士线上参会。宁波银行还推出系列金融服务项目,助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


市工经联系统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等近20家行业协会近一周来也先后开展系列场线上讲座十余场,从政策解析、涉“疫”法律问题答疑、新技术新业态介绍、产融结合、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为应对复工复产复市的推进以及企业封闭管理对环境消杀提出的新需求,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等单位日前推荐首批29家具备相关资质的民营企业,总计934名专业人员组成了消杀突击队,服务于社区和企业。以切实降低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风险,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


12.jpg


上海市食品协会根据市商务委《关于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保供证明文件办理的工作建议》文件精神,按照正常流程,经过对从事生活物资保障业务的会员企业提交的申请报告、承诺书、保供方案等材料初审,认为符合《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办理要求,并向市商务委报告,办理《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有力促进了会员企业的复工复产,受到会员企业好评。


13.jpg


© 201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 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邮编:200003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 - 18:00 | 邮箱:webmaster@sheitc.gov.cn | 网站地图 | 公务邮箱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Informatization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