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5天紧张的设备调试,中国石化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投料开车,生产出合格产品。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10日15时38分,投料开车成功喜报及首个产品样品,送到上海石化领导手中。
风展红旗如画
峥嵘岁月如歌
接下来,带你回顾大丝束项目“辛路历程”。
为了让大丝束碳纤维真正拥有“中国技术”,上海石化从装备到工艺,为大丝束量身定制了专用生产线,如根据大丝束的要求自行设计氧化炉、碳化炉,不仅成功掌握了控制温度场的关键核心技术,而且配置了节能型设计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这在国内外装备也是绝无仅有。针对大丝束特点自行设计制造国产化生产线,中国石化树立了我国碳纤维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分两个阶段实施,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该项目为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上马,标志着公司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大丝束有什么优势?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上海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此外,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还可以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国产大丝束碳纤维投产的意义?
国产大丝束碳纤维的投产,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用户对大丝束碳纤维需求旺盛、进口大丝束碳纤维紧缺的矛盾,而且,随着今后碳纤维材料的大规模使用,大丝束需求量会更大。对此,公司将在多种工艺流程实现通用级、大丝束、小丝束、高性能等产品方面全面突破,进行总体布局,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需求,为引领和推动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人员经历了什么?
为了让大国重器早日为国争光,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海石化与中国石化下属各企业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克服了上海疫情、持续高温,以及设备安装任务艰巨等前所未有的困难,保障项目建设按期完成。
他们 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