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央企强担当】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开启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航母”新征程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央在沪企业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既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国家队”,也是服务上海发展的“子弟兵”,敢干敢闯,善作善成。
即日起,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党建引领促发展 新跨越中强担当》主题系列报道,展现经信系统在沪央企保障城市运行、引领创新发展、推动绿色转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气象、新作为。
1882年7月26日,随着15盏电弧灯在外滩一带点亮,上海成为巴黎、伦敦之后全球第三个有电的城市。140年来,在传承中变革、发展,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旗下的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占比已接近60%。未来几年,该公司将关停所有在沪的30万千瓦燃煤小机组,在漕泾和外高桥新建多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先进机组,进一步提升上海本地电源托底保障水平。
黄浦江畔的闵行发电厂,曾经是上海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如今,绿色高效的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这里的电力之源。
“原来闵行发电厂一共有6台燃煤机组,这几年都已经关停、拆除。现在厂区新建的都是燃气轮机机组。”上海电力闵行燃机副总经理黄时今带着记者来到去年底投用的F级燃气轮机机组。无论是疫情封控还是迎峰度夏,这台上海最年轻的机组始终保持高效运转。
就在一旁,另一台更大的H级机组正在抓紧安装。黄时今说,这台机组得容量可达到75万千瓦,是国内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气轮机机组。“两台机组总容量达到了120万千瓦。原来闵行电厂的6台燃煤机组,容量只达到80多万千瓦。因此这两台燃气轮机机组更加清洁环保,效率也更高。”
传统煤电机组也在加速换代,多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建设已有时间表,投产后将缓解上海电网用电高峰时的紧平衡状态。
围绕降低碳排放,上海电力在今年6月启动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燃煤燃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创新示范项目。上海电力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华介绍,这一项目可实现碳捕捉、封存、运输、使用一体化,有望在年底投运。“这些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变废为宝,可以提供给岛上的船舶企业用于气体保护焊,将大力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发展。”
主力机组更新的同时,上海电力还在分布式能源领域持续发力。在浦东前滩地区,大片的商务楼、酒店,都不用自建中央空调机房。一座看似平常的办公楼,作为综合智慧能源中心,担当起整个区域的能源中枢。
上海电力绿能公司副总经理李勇介绍,这座前滩综合智慧能源中心以天然气为基础能源,可实现冷、热、电三联供,还能通过互联网“云端大脑”灵活调整供能方式。“这一套天然气三联供机组,综合利用效率可以达到82%,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000吨,相当于种树1万棵。”
类似前滩的这种综合智慧能源模式,还落户在世博A片区和西岸传媒港,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区域供电的韧性。
在清洁能源领域,上海电力的项目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去年底并网投运的奉贤海上风电,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单体风电项目,每年可发电近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8万吨。
“比如我们正在安徽全力推进抽水蓄能,同时在江苏、浙江布局海上风电。我们把西部地区作为清洁能源开发大基地,每年从新疆输送1000亿度电到华东地区,其中不少输送到了上海。”林华表示,上海电力将坚持“深耕上海,站稳周边,打造西部规模化新能源大基地”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开启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航母的新征程,让上海供电更绿色、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