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INFOERMATIN CENTER

本栏目导航
首页 > 经济要闻

造船订单量激增 “景气周期”未必“景气”

【字号    】 收藏

【来源:中国水运报 发布日期:2021-11-02】

        中国船企9月接单量再超韩国蝉联世界第一,在接单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增量不增利”却正在成为困扰中国造船业的最大难题。与此同时,韩国造船业界调整经营策略,“选择性承接高附加值订单”以改善盈利。


  三大指标增幅明显


  10月1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今年前9个月船舶行业的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增幅明显,全国造船完工量303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41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3%,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924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3%,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30.0%。


  目前,从环渤海、长江口再到珠江口,中国已形成了三大造船基地。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造船完工26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0%;承接新船订单49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7.2%。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1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6.0%,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8.6%。


  与此同时,船企迎来修复性增长。1-8月,中国50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56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承接新船订单47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2.3%。


  随着8月27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10艘7000TEU集装箱船合同的签订,中国船舶集团提前4个月再次实现调高后的年度经营承接目标,全年承接民船海工金额突破千亿元。


  截至今年九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方面分别占全球的45.6%、53.2%和47.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国内船企收获的订单中,国有造船企业是最大的赢家。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集团签下了300多艘新船订单,船舶总吨位达1800多万吨,同比增长近3倍,市场份额居全球各船企首位,提前实现全年接单目标。


  中韩造船竞争激烈


  提到造船强国,韩国一直以过硬的造船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甚至还一度垄断了LNG船的建造。但据统计今年1-8月,韩国新增造船订单329艘,CGT达到1365.15万,全球占比41.17%,居世界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日本,前8个月累计新增造船订单137艘,CGT达到286.46万,全球占比8.64%。


  而我国今年前8个月累计新增造船订单则高达589艘,CGT达到1548.21万,占全球的46.69%。中国的发展势头也让韩国无法坐以待毙。


  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数据,今年9月全球新船订单量116艘328万CGT,其中中国船企接单75艘195万CGT,市占率高达60%,持续位居全球首位。相比之下,韩国接单量仅为14艘91万CGT,市占率28%。


  继8月之后,韩国船企接单量又一次落后于中国,而且9月份韩国船企接单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更是从前8个月平均42%的水平骤降至仅28%。


  对此,韩国造船业界认为,由于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已经承接了可以满足到2024年为止的稳定的造船物量,考虑到新造船价上升的趋势,韩国调整了经营策略,转为以高附加值船舶为中心进行选择性接单。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作为传统造船强国,在订单量和吨位上被中国反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9年,韩国造船业1月订货量居中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位,2021年1月份全球累计新造船订单量为214万吨,共78艘造船订单,中国则以108万修正总吨的数据排名全球第一位,韩国则以58修正总吨,12艘船只的数据居世界第二位,也就是说我国在被韩国赶超一年之后,再次成为世界第一。


  “增量不增利”压力增加


  今年以来,受益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贸易需求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航运市场逐步回暖,以集装箱船为代表的新船订单得到了快速释放。但是,各大船厂在接单增量喜悦的背后,却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船厂“增量不增利”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今年前8个月,我国470家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1.6亿元,同比增长10.2%,但利润总额仅有19.4亿元,同比下降21.8%。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利润总额9.9亿元,同比下降14.7%,这一数据比前7个月的7.5%再下降7.2个百分点。


  据了解,钢材成本占到单船成本的20%-30%,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将极大挤压船厂的利润空间。今年上半年,船用原材料市场价格创下近10年新高,国内6毫米造船板和20毫米造船板价格一度达到7590元/吨和7120元/吨,同比上涨70.9%和79.3%。对于年造船耗钢量40万吨的大型船企而言,钢价每上涨2000元/吨,年造船成本就增加8亿元。


  今年以来,江苏靖江的扬子江造船厂集装箱船的订单高达83艘,位居全国造船企业前茅,但是订单的持续增加让企业负责人感到巨大的压力。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物资部长何明辉说:“我们年初接了一批大订单,但是这些订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年初接单的时候,(钢材价格)是按照4500-4600(元/吨钢)测算的,现在的钢材价格已经涨到6000-6500(元/吨钢)之间,这明摆着就是亏的。”


  除了钢材之外,铜、铝、船用电缆等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船用电缆价格一度高达76900元/吨,同比增长56.5%。以此计算,今年中国船企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比将增加40%以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470家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1.6亿元,同比增长10.2%,但利润总额仅有19.4亿元,同比下降21.8%,整个船舶行业“增量不增利”的现象明显。(本文综合自央视网、央视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国际商报、搜航、国际船舶网、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相关文章

  1. 主办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200125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点

  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号:31011502003506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