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一、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和全国产业经济运行特点

【字号    】 收藏

【来源:市经信委 发布日期:2012-07-20】

  (一)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形势复杂严峻
  2011年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比2011年4月份的预测降低了0.4个百分点。同时,面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威胁和较大的通胀压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形势复杂严峻。
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回落。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增幅比2010年回落1.3个百分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欧元区2011年呈明显下行态势,全年经济增速为1.4%,比2010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则因地震和核泄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全年经济负增长0.9%。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据巴西统计部门公布,2011年巴西全国经济增长2.7%,远不及2010年7.5%的增速;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的态势,四季度经济增速降至6.1%,全国经济增速由2010年的10.1%下降至8%;俄罗斯2011年全年GDP增速为4.2%,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逐季回落。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中地位进一步提升,但经济增速有所减缓。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增长率为6.4%,同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但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从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和市场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38.63万亿美元和25.10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到49.0%和35.9%,分别比2010年提高1.1和1.6个百分点。
受经济下行影响,全球贸易增长也呈现下行趋势,2011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仅有5%,与2010年大幅反弹13.8%的增长率存在巨大差距。发达经济体出口增幅高于预期,达到4.7%,其中美国出口增长了7.2%,欧洲也实现了5%的出口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出口仅增长了5.4%。从季度变化来看,2011年一季度,在世界经济继续复苏、通胀预期强化和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贸易延续上年较快增长态势,全球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20%左右。二季度,受日本地震导致国际产业供应链受损、美欧等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大幅放缓。进入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重回缓慢增长态势,其中7月环比增长1.0%,8月增长1.3%。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受到波及。联合国预计,亚太发展中经济体2011年的出口增长可能比上年减少将近一半,从超过17%跌至9%。
2、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全球通胀水平居高不下
2011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总需求减弱,各类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下探,但由于货币流动性充裕,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相对强劲的支撑,CBOT玉米、LME铜等商品价格仍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在新的平台上高位震荡。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导致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活动等因素叠加,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剧烈震荡。
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导致货币泛滥,拉高了世界各国通胀水平。2010年时发达国家通胀率持续低位徘徊,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通缩,但2011年通胀压力则逐步显现,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已经快速升至3.8%,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的水平,核心通胀率也达到了2%的警戒目标;欧元区通胀率则连续12个月超过2%的警戒线,2011年12月份的通胀率达到2.7%;英国通胀率更是高达4.5%。金砖四国中,印度和俄罗斯2011年的通胀率均高达9%以上,巴西和中国的通胀率也分别达到了7%和6%以上的水平。一旦美联储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将为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的上涨提供支持,各国的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3、主权债务危机波澜起伏,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从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看,欧洲整体上已超过80%,其中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均接近或超过100%,并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年中,美国两党围绕债务上限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标准普尔也将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从最高级“AAA”下调至“AA+”级。债务危机的影响是深广的,它不同程度地破坏国家信用、损害市场功能、加剧经济波动,对一些国家的金融及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使得未来一年内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亦受其拖累。
此外,银行业危机也逐渐浮出水面,法、意等国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相继遭遇降级,美联储预期经济前景悲观…这一系列事件使投资者信心濒临崩溃边缘,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全球股指和国际油价多次单日跌幅超过5%,在短短一个月内全部回吐了上半年以来的涨幅。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则上演大涨大跌行情,在8、9两个月内涨、跌均接近300美元。瑞郎因避险需求增加而连续升值,迫使瑞士以设定汇率下限的方式阻止其升值。衡量投资者恐慌程度的标普VIX指数在8月8日跳升至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创出1.97%的60年来新低。金融市场持续走弱可能与经济放缓相互影响。一方面,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将导致信贷紧张,从而使投资和消费放缓;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放缓,又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使信贷紧张加剧。现阶段这种负反馈循环的风险正在上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暗淡。
(二)国内经济主动调控平稳减速
  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增速为9.2%,增速有所减缓。增速放缓主要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目的在于使经济发展更为平衡和可持续。
1、经济增速较快但呈平稳减速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从三大增长引擎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保障房投资加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增速略快于上年同期水平。截至10月底,全国10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部开工,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保障房新开工进展对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增速回升形成重要支撑。此外,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中央项目投资同比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重下降。投资结构的改善体现了我国经济正在向自主增长转变。二是消费增速有所下降,特别是汽车类消费增速大幅回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上年的18.4%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减速对消费增速的影响较大,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受小排量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影响,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速比上年明显下降;受价格因素影响,金银珠宝、石油及制品增速较快;其余消费品种增速平稳。三是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贸易顺差继续收窄。受发达国家经济前景黯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因素影响,出口企业面临外需下滑、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出口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趋势。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出口放缓将对我国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贸易顺差下降也将部分缓解我国内外部经济失衡的局面。
2、物价涨幅见顶后有所回落,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4%,但超出年初4%左右的调控预期目标,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等成本推动压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我国面临较为长期的温和通胀的压力。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0%,12月份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1%,12月份同比上涨3.5%,环比下降0.4%。从三大通胀影响因素看:一是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但货币供应增速下降未改变整体流动性宽松的态势。央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通胀的调整措施,使物价较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增速回落了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仅7.9%,创下2009年2月以来新低,反映旨在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已逐步显现。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5.9%,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已如期实现。但由外汇占款、到期票据、前几年信贷巨额投放等因素带来的流动性充裕问题仍然存在。截至12月我国货币存量M2达85.2万亿,是GDP的两倍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该比值一般在1以下,新兴市场国家一般为GDP的1~1.5倍。二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但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加上市场避险情绪影响,美元短期反弹,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口价格指数趋降,但伊朗等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石油价格仍然存在猛涨的可能性,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充满不确定性。 三是食品价格涨幅平稳回落,但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全年食品价格上涨11.8%,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下降,粮食产量“八连增”,有利于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本轮食品价格波动的特点是出现了粮食、蔬菜、猪肉、蛋制品等多品种价格轮番上涨,部分小品种食品更成为炒作对象。究其根源,在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下,只能靠涨价来消化成本增加,当价格上涨受阻时,就以缩小生产规模来降低风险,进而成为下一轮价格上涨的起点。这种价格的周期性大幅波动暴露出我国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3、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仍未回归到合理价位。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46万平方米,增长4.9%,第四季度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8.0个百分点,比  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19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品房投资下降缺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对于稳定整体投资增长和抑制商品房价格上涨均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限购”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展房产税试点等,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一定抑制。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并出现局部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趋于温和,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摸底和整顿,使正在上升的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有所抑制,对防范系统性财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作用。但商品住宅售价与居民收入比过高,仍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并未实质性改变,在通胀预期未明显减弱前,需完善长效应对机制,让房价逐步合理回归。
 (三)2011年全国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12.0%,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6%。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生产增速放缓,但未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环比增速除了6月份稍高外,其他月度基本稳定在0.9%-1.16%的区间内,全年工业增速比上年减缓1.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稳中见缓的运行态势,其中10、11、12月份分别回落到13.2%、12.4%和12.8%,但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从总体上看,二季度以来工业增速有所放缓,出现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层面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政策预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
2、出口增势趋缓,内需对增长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品出口总体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前三季度减缓1.8个百分点。同时,内需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年内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3、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继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利润5.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4、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工业投资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制造业投资10.3万亿元,同比增长31.8%。
5、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生产看,前11个月,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和1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和2.9个百分点。在21个增速超过15%的省份中,东部仅3个,其余均在中西部地区。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4.1%和33.3%,占全部工业利润的40.4%,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从投资看,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9%和2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和4.7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

  1. 主办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200125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点

  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号:31011502003506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