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GOVERMENT INFORMATION

本栏目导航
首页 > 地方法规规章

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

【字号    】 收藏

【 发布日期:2020-02-25】

        2020年是“一网通办”改革的攻坚提升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制定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2020年,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在开展政务服务和实施监管执法场景中,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应用、数据共享核验、行政协助等方式,实行“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新增100项“零材料”事项),推动“两转变”(“一网通办”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使个人办事更加方便、快速,法人办事更加高效、可预期),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重点对一批群众和企业关注的“一件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全年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新增100项个人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深入推进“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提升政府部门业务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

  1.制定“一件事”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指导意见。结合“放管服”改革综合授权试点,按照“两个免于提交”的要求,明确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六个再造”实施标准,建立流程优化再造工作推进机制,加大服务模式改革创新力度。

  2.推动“一件事”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落实落地。在全市层面滚动选择若干办件量大、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一件事”,重点推进流程再造,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各区、各部门梳理编制“一件事”清单,逐项制订工作方案,实施“六个再造”,成熟一件、上线一件。

  3.探索无人干预自动办理。针对部分办件量大、流程简易的政务服务事项,以事项标准化为基础,数据共享核验为手段,事中事后监管为保障,用经过严格论证的程序逻辑替代人工判断,实现无人干预自动办理。

  4.提升个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率,并推动一批事项“全程网办”。重点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事项办理流程优化再造工作,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提升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

  5.推动办事指南标准化、精细化、场景化。提升办事事项精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办事材料精准化水平。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标准,增强办事指南的可读性、通俗性。优化办事指南信息维护功能,实现办事指南分级分类管理。

  6.全面拓展和优化公共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全年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实现各区、各部门(含所属事业单位)以及运行经费由我市各级财政保障的其他单位对外提供的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推动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提供服务。明确公共服务事项范围、服务标准等,优化再造办事流程。

  (二)继续强化改革联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1.提升开办企业获得感。实现申请人“一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公章、税控设备和发票、就业参保登记等所有开办企业事项以及公积金涉企服务,增加电子营业执照登录认证、移动端亮证等功能。探索实施住所承诺制和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提高企业核名一次性通过率。

  2.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在“一网通办”平台上一口进出,实现申请材料信息“一次提交、多次复用”。

  3.推进企业纳税缴费更便捷。建立完善“办理税费申报”专栏,推动企业缴纳个税、社保、公积金等有关税费实现一表申报、一网办理、一次办结。

  4.开设获得电力服务专窗。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实现获得电力业务申请提交、办理资料传递、服务质量评价、进度查询等全部业务线上办理。

  5.巩固并深化不动产登记服务。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开通网上受理企业转移登记业务,实现登记、缴税网上申请、线上审核、线下核对,发放电子产权证。

  6.不断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窗口页面设计,研究深入对接模式,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一网通办”总门户用户体系深度融合。

  7.优化执行合同。推动网上立案制度落地落实,推广应用电子送达平台和全国法院询价评估系统,加大网络司法拍卖力度,压缩鉴定机构时限,降低执行环节费用成本,提高执行效率。

  8.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工作。在政府采购平台和招投标平台增加线上缴纳保证金、线上开标履约保证、线上支付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政府采购平台与国库支付系统对接,通过政府采购平台向供应商及时反馈款项支付情况。

  (三)持续深化数据治理攻坚,提升对“一网通办”改革的数据支撑

  1.推进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推进全市党政机关新建信息系统及其他具备上云迁移条件的信息系统全面上云。加强电子政务云建设,完善电子政务云管理技术规范,开展电子政务云采购和升级改造,推动“城运云”纳管,实现市级云分中心、区电子政务云统一管理,深化云中间平台应用。

  2.推动业务专网和信息系统“应并尽并”。推动市级部门专网撤销并入政务外网或与政务外网联通。升级改造市、区两级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智能化网络运营管理平台。开展信息系统整合评估,及时清理“僵尸”信息系统,分类推进信息系统整合重构,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大平台。

  3.实现公共数据“应归尽归”。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数据分层采集体系,各区开展基层业务数据、视频数据和物联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和结构化处理,各市级部门实现公共数据全量归集和整合,拓展交通、口岸等行业数据归集。

  4.提升公共数据治理能力。依托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全市公共数据标准统筹管理,开展公共数据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的预研制。深化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全面开展数据关联和数据治理工作。加强公共数据质量实时跟踪监测,完善公共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建立数据资产评测和问题数据反馈机制。

  5.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建成全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完善“应用场景”目录,推进公共数据按需实现有效整合和共享,有力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依托主题数据库建设,在重点领域深化数据应用。开展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探索大数据在识别和打击电信诈骗等方面的应用。深化普惠金融、交通出行、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数据开放应用,建立数据开放机制和服务生态,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6.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深化安全监测监管平台二期建设,建立数据安全运营中心。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安全管控,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日常安全运营工作。

  (四)不断优化“一网通办”平台服务能力,促进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1.全面升级改版“一网通办”总门户。进一步优化整体栏目布局和服务提供方式,开设特定人群服务专栏,着力提升涉外服务能力。持续评估和优化各业务系统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模式。建设我市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管理中心。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加强网站监管,对“一网通办”总门户的可用性、栏目更新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提升“四个统一”支撑能力。扩大个人实名用户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覆盖,同时向社会各领域拓展。增加法人电子营业执照认证方式,提升涉外人士登录便捷度。拓展“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统一总客服的实时服务能力,探索在线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一网通办”问题处理效率。深化支付事项多渠道支付能力,扩大支付事项接入范围,持续拓展电子票据应用场景。探索优化统一物流快递服务的新模式,提高寄递效率。

  3.做优做强“随申办”超级应用。推动各区、各部门移动端高频事项全面接入“随申办”。探索重点领域法人事项在移动端办理的新模式。优化移动端应用架构,提升“随申办”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快速迭代升级各项服务功能,提高用户粘性和月活跃用户数。按照“高频优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完成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向“随申办”整合,打造全市政务服务移动端统一入口。

  4.做优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提升个性化、精准化、主动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强用户个性化信息归集,基本实现个人和企业高频常用档案信息全覆盖。不断完善用户画像,加强对惠企利民政策的分类梳理,提升政策及服务的精准推送能力。深化主动提醒服务功能,梳理优化提醒规则,持续探索更多主动化服务内容。不断优化“一网通办”知识总库内容的共建共用运营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智能客服的精准度、便捷度。

  5.深化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新增归集不少于500类电子证照,基本覆盖全市党政机关签发的证件、执(牌)照、证明文件、批文、鉴定报告,推动民生领域的实名制卡全量归集,推行电子化应用。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鼓励我市行业协会、评估咨询机构向电子证照库归集其出具的文件报告的摘要、目录等信息。实现已归集电子证照应用覆盖100%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类目100%关联办事材料清单,各级政府办事窗口100%接入电子证照库。大力推广电子证照在重点场所的社会化应用。拓展长三角各类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电子证照在长三角广泛应用。

  6.加强电子印章应用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提升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法人、自然人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度,减少纸质材料递交,减少跑动次数。加强“一网通办”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系统建设。市级部门全面启动电子印章应用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五)全面提升线下服务能级,推进线上线下集成融合

  1.加强线下服务规范化精准化。出台我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建设指导意见,修订政务服务大厅地方标准。建立政务服务地图。细化量化线下窗口标准化管理,对所有窗口单位接入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精准管理、实时监督。

  2.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管理。加强对全市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统筹管理,明确政务服务中心职责,完善条块管理边界和协同领导机制。原则上,市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充分授权,实现在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所有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一网通办”线上办理专区,引导群众和企业网上办理、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3.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按照无差别“综合窗口”和分领域“综合窗口”两种模式,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全覆盖,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除涉密、敏感事项外,市、区各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都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向社会提供窗口服务,基本消除政务服务“以科室代窗口”现象。

  4.提升自助服务终端集成服务和末端服务能力。形成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硬件建设标准和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综合类自助终端建设,实现多条线、多业务的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推动智能服务终端进楼宇、进社区、进居村,发挥银行等商业机构网点密集优势,推动其自助服务终端提供政务服务。

  5.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办理一套业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确保同一事项、同一办事情形的线上办事指南和线下窗口业务流程一致、办理标准一致。实现线上赋能线下、线下反哺线上,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办事指南之外的申报材料或自行附加审批条件;承诺在线收取电子材料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

  6.进一步推进“全市通办”。新增100项个人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优化“收受分离”工作模式,推进各部门事项办理权限授权到位、业务系统无缝对接。个人事项进一步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下沉,让群众就近办、网上办。

  7.深化和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30项高频跨省通办“精品”事项,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拓展移动端跨省通办事项,进一步探索以跨省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主题式套餐服务。夯实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推动长三角部分领域的信用监管、联合惩戒。

  (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改革攻坚合力

  1.强化统筹推进。加强全市面上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督促检查、业务培训。对于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加大推进力度。

  2.完善制度机制。结合“放管服”改革综合授权试点,开展“一网通办”改革立法调研,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制定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云、“一网通办”平台运营等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全市一体化移动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3.推动多方评价。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全面实现服务事项、服务渠道、承办单位全覆盖,评价与办事人、办理事项、承办人“三对应”,评价内容、部门反馈“双公开”。建立申诉复核机制,排除误评和恶意差评。开展“一网通办”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将评估结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主动听取企业代表、市民代表以及一线窗口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4.做好试点推广。鼓励各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便企利民应用、“AI+一网通办”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强指导,对试点经验及时总结、适时推广。

  5.加强工作宣传。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强化对“一网通办”功能内容的宣传,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的服务能力和知晓度。


相关文章

  1. 主办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200125 电话:231111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点

  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号:31011502003506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